在广袤无垠的四川盆地里,每年春季来临之际,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便会如诗如画般铺展开来。
这些绚烂夺目的花朵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,更成为了蜜蜂们的天堂。
而由它们采集酿造而成的油菜花蜜,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。只要没有下雨,蜜蜂就在辛勤的工作,它们是油菜籽丰收的希望,是蜂蜜的采集者。
长久以来,当人们提及蜂蜜这个词时,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往往就是那浓郁醇厚、带着淡淡花香的油菜花蜜。它仿佛已经成为了蜂蜜的代名词,承载着无数人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和期待。
大了才知道,还有槐花蜜、荔枝蜜等各种花蜜。
但其他品种花蜜,在四川盆地甚为少见,相信绝大多数四川人说起蜂蜜,几乎第一反应想起的,应该还是油菜花蜜。
蜂蜜,四川方言多发音为“丰咪”,更地道的方言称谓,是“蜂糖”。
糖类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(上世纪七八十年代),是稀罕品。精加工的糖类,我印象中特别深主要是:水果糖、酥心糖、奶糖这三种,以及家庭日常用的白糖。
酥心糖和奶糖都算是高级货了,属于送礼的级别。平时小孩馋糖了,有颗1分钱1颗的水果糖就非常不错了。条件稍好的家庭,老人备的,是葡萄糖。
粗加工或几乎不用加工的糖类,就是家庭日常用的黄糖(即蔗糖粗加工的红糖)和蜂糖,加上白糖,这三种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常见种类了。
蜂糖略微带有补品的意味了,普通家庭一般买的少,属于尝鲜型消费。在炎热的夏天,喝一碗冰凉冰凉的蜂糖水,那是真的爽到心里去了的哦。
白糖属于蔗糖精加工了,所以价格要比黄糖贵。再精加工的冰糖,自然更贵。
老百姓日常买的更多的,还是黄糖。
黄糖,有些地方称红糖。煮醪糟蛋、黄糖锅盔、熬黄糖水、用黄糖做汤圆心子等,都是黄糖的各种广泛用途。
四川话过去很少用“饼”来称呼具体的实物,一般把“饼”作为量词在使用,例如:一饼火炮ㄦ,以及衍生的方言词汇“一饼粘”等。
含糖的各种酥饼,过去的称谓,习惯称为“馍馍糖”。月饼是个例外,但过了八月十五,也当“馍馍糖”卖,哈哈。
普通话的饼(非酥饼),四川话一般都说“馍馍”。这几年餐饮开始怀旧复古,农家乐到处开始流行“锅边馍馍”,就是这个称谓延续的体现。
四川农村民间还流行做“艾馍馍”。母亲在世的时候,最爱给女儿做的零食,就是艾馍馍了。
说蜂糖,不知不觉又展开了。不过,也算大体总结了过去的糖类食物的实际情况,供怀旧的人怀旧,供年轻人了解过去年代的真实情况。
四川盆地的乡村、城镇,时不时还会响起小贩的叫卖声:舀蜂糖啦……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超级可爱名侦探对决渣男催眠师 红粉战驹 陛下是妻迷 淫欲江湖 王六修仙记 玛丽苏女主想开了 黑风老妖 第十七部 斗破苍穹:黑暗奴隶拍卖大会 奸笑的淫魔 渡劫老祖前妻 别让妈妈去健身房 穿成娘道文女主后[七零] 勾引闺蜜的高冷爸爸 解梦大师是学霸 东宫的互穿日常(清穿) 淫乱场景编制 我的狐仙小老婆 女扮男装混男团[快穿] 娱乐圈女皇[古穿今] 性瘾的身体,性冷淡的我